2018年,联合国大会宣布6月7日th为 “世界食品安全日”。每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牵头开展这项工作,强调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激励人们采取行动,帮助预防、检测和管理食源性风险,为粮食安全、人类健康、经济繁荣、农业、市场准入、旅游业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世界安全日旨在提醒我们所有人–消费者、生产者和政府官员–食品的安全生产、监督和消费并非偶然。它需要真诚的努力,从每一个环节开始,为其职责范围内的活动承担责任。 不可否认,滥用温度与食品中病原体的产生之间存在联系。在整个食品生产链中,必须保持适当的食品温度。否则,在生产(种植农产品或饲养动物用于食用)、加工(将植物变成我们所认识和购买的食品)、储存、配送(将食品从加工厂直接运送到消费者或餐饮机构)和准备(消费者厨房或餐饮机构)等每个阶段,病原体的滋生都会带来迫在眉睫的危险。 在预防食源性疾病方面,消费者可以发挥巨大作用。将食物烹饪到正确的温度(大多数肉类和鱼类的温度为 145°;碎肉和家禽的温度分别为 160°和 165°)等简单的操作也非常重要。正确冷却食物也非常重要。冰箱的温度应设定在 40° 或以下。虽然食用变质食物不一定会导致疾病,但任何开始腐烂的食物都应立即丢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甚至建议订购套餐的消费者养成在收货时测量食物温度的习惯。 考虑到美国爆发的食源性疾病的数量,对公众和食品生产商进行有关食品处理不当的危险性的适当教育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在过去的三年半时间里,共进行了 56 次食源性疾病爆发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将收集三类信息。流行病学信息研究包括确定地点和时间模式,以及进行访谈,从而发现多人在何时何地摄入了相同的污染物。追溯数据是通过供应链追溯受污染食品的来源,了解食品何时以及如何最有可能受到污染。食品和环境检测将揭示被发现导致疫情爆发的病菌是否存在于受污染的食品和患病个体中。 疫情调查的目的是确定疫情的源头,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进一步的疾病。不同的组织使用多种系统,目的都是为了收集和整理信息。例如,美国卫生部门使用一个名为 “全国疫情报告系统”(NORS)的平台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任何肠道疾病事件。实验室使用国家诺如病毒疫情电子网络...